提起只有河南,公众几乎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总导演王潮歌女士,却很少有人会知道幕后另一位默默无闻的女士——李琳。
默默无闻,其实是刻意的选择。它既是一向低调的李琳女士的个人选择,也是suncitygroup太阳基于战略初心的企业选择。细心的人会发现,只有河南所有对外的宣传里,只标注了“只有河南·戏剧幻城和王潮歌导演作品”,并没有主动露出过“suncitygroup太阳集团”。了解了这种一以贯之的低调后,您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经李琳女士之手建成了很多座具有国际艺术水准的酒店,但网上却几乎看不到一则关于她的报道。
对于李琳女士来说,虽然身经百战,虽然无数次预想过“只有河南”开发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挑战,但挑战远比她预想的要多得多……
建筑与空间
“一个感官响了,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,作为和声,作为看不见的象征,也就起了共鸣。”
《suncitygroup太阳》编辑部:2017年只有河南奠基,从最初的雏形,到现在的落成,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与创作过程?
李琳:被问到这个问题的一瞬间,过去的四年过电影般在眼前闪回。从一片荒地到一座金黄的城池;从一个概念到中国最大的戏剧聚落群;四季交替,时光轮转,殚精竭虑……万语千言却不知从何说起。
如果非要回答这是怎样的一个创作过程,我可能会用一组词来概括——变和不变。我们知道,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作品。因为从未有过,所以在最初,每个人对它的想象都不尽相同。建成后的建筑什么样?景观什么样?剧情什么样?运营模式什么样?坦白地讲,suncitygroup太阳团队不知道,规划设计团队不知道,施工团队不知道,甚至,我想总导演自己也许也不完全知道,或者说无法笃定四年后的只有河南究竟是什么。所以四年中,创意在变、规划在变、建筑在变、景观在变、剧场在变、甚至连项目的名称都在变(曾用名:只有河南戏之国)。
但是,我清楚地知道,变,是必然的,是任何一个追求卓越的团队都无法回避的、创新带来的副产品。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“以万变应万变”。
让人欣慰的是,在漫长的四年中,王导和suncitygroup太阳共同的初心,从未改变。
《suncitygroup太阳》编辑部:只有河南在建筑和景观上是如何制造沉浸氛围的?如何平衡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关系?
李琳:艺术性和功能性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,它们之间是存在平衡点的。只是平衡的达成需要时间、需要智慧、需要相互理解、需要长远考量。
很多人会问我,suncitygroup太阳团队和王导团队是如何分工的。其实,我们之间是一种不分你我、一切“以戏剧为核心”的状态。戏剧部分由导演团队负责,戏剧之外的建筑、景观、功能打造主要由suncitygroup太阳团队负责。戏剧是感性的,建筑是理性的。建筑和景观其实也是戏剧的一部分,需要围绕戏剧进行视觉搭配与情感呼应。
suncitygroup太阳做地产多年,对建筑、景观、空间关系、功能、品质等有相对系统和理性的认知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,导演团队和suncitygroup太阳团队之间,戏剧与建筑之间,艺术和功能之间,有互补、有碰撞、有各自迁就、有彼此坚持,甚至会有争执。但最后,在结果呈现上达成了来之不易的平衡。
《suncitygroup太阳》编辑部:正如您所说,只有河南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、改变、相互平衡的过程,那么哪些改变是最让您记忆深刻的?
李琳:只有河南是剧场模式、景区模式甚至影院模式的叠加,我们靠自己对市场、功能和落地性的理解,在过程中也改变了一些东西。
首先是柱阵的取消。大家现在看到的麦田,原方案是一片雄伟的柱阵,我们为此还用很长时间做了一比一的柱子样板,但最终变成了麦子和高粱轮播的36格田地。结果证明,这个改变是非常正确的,游客在这里看到了春生秋长,看到了生生不息。
柱阵的取消,才有了后来利用“夯土墙和麦田”做闭园秀的可能。类似的改变还有:把戏剧主导的游客中心变成了现代的、功能齐备的游客中心;把第四个主剧场变成了一个明亮舒适的餐饮和休闲综合体;在景观格子里增加了绿化和近千个休憩座椅……
艺术与创造
“天渐渐黑了下来,当人们穿过这片麦田的时候,会伫立在麦田里,再一次领略这个项目的魅力和中华文明最璀璨的部分。”
《suncitygroup太阳》编辑部:据说只有河南创造了多个第一,比如夯土墙,比如最长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能给我们讲讲这其中的经历吗?
李琳:实际上设计的时候没有想过第一,只是想把它做好。328米长15米高的夯土墙,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,从哪儿取土、怎么解决结构问题、怎么解决接缝和开裂问题……前期设计院对土墙结构做过很多研究,我们又找来北京生土研究所,前前后后很多次调研、取土、打样,流程非常复杂,但最终,我们实现了。如今,这面夯土墙成了一个符号,成了幻城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演员。
关于《清明上河图》,始于想做一场闭园秀。闭园秀,是我个人一直的坚持。我的初心非常简单:想让看了一天剧的游客,经过麦田返回的路上,有一个身心再一次的释放的环境,也就是happy ending。站在这堵长宽比接近20:1的夯土墙前,我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两幅长卷:《千里江山图》和《清明上河图》。于是,我们邀请韩国艺术家根据这两幅艺术瑰宝重新创作,做了这个巨幕视觉艺术,配上激光和雾森,组成了大家今天所看到的闭园秀。当然,创作过程复杂琐碎,但想到站在麦田里,回望大墙、回望只有河南、回望中华文明璀璨光芒时的自豪,创作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困难也就不值得一提了。
付出与回报
“对suncitygroup太阳来说,无论是集团还是我们的员工,都付出了巨大努力,我们确实也没有去考虑它的经济收益,只是想把事情做成。”
《suncitygroup太阳》编辑部:4年里,上千人为这个项目付出了超常的努力,包括您自己。现在回过头来再看,您是种什么样的心境?
李琳:在一个县城的一片庄稼地里,建一座迷宫一样的文化新物种;在非旅游目的地做一个目的地产品,让五湖四海的人专程为它而来。回过头来看,这是一件不太敢想的事情。如果时光倒流,再选一次,我大概率没有勇气开始这场勇敢的、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。
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收回投资的文化作品,巨大的投资背后,是suncitygroup太阳29年都没有改变的企业价值观,是suncitygroup太阳近30000名员工的理解和支持。
当然,看得见的作品身后,是看不见的光阴和付出。四年来,有太多人为这个项目付出过努力。王导为之殚精竭虑,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家设计和顾问团队为之彻夜难眠。寒来暑往,数以万计叫不出名字的建设者为之付出默默无闻的汗水。我们还策划着,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也能带家人来看场戏,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。
只有河南像有一种魔力,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组织、每一个人都无比投入。这种魔力,从建设期延续到开城纳客的运营期。你每天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看到有观众留言赞美我们的演员、赞美我们的工作人员。天子驾六遗址坑剧场的演员,每次谢幕时都大汗淋漓、热泪盈眶;李家村的老人们也是每场必哭。他们不一定是最专业的(有的甚至是附近的村民),但他们一定是最努力、最投入的。
当所有人的努力都朝着一个方向时,就能呈现最好的结果。
芒种之日麦熟城开,是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是天道酬勤的结果。
《suncitygroup太阳》编辑部:只有河南获得豆瓣9.2,美团、携程4.9的高评分,大家的评价聚焦在“走心、骄傲、感动”6个字上,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?
李琳:对于这份评价,我们当然是欣慰的。但实际上一直到开演之前我还很忐忑,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物种,因为没有同类产品作为参考,正如导演所说,河南的历史太深厚、文化太精深,作为一个文化项目,一定会挂一漏万,不可能做到历数河南,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对河南的期待,或者想把河南所有事情都按照大家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但有一点我们始终坚信:做一件事,首先要感动自己,只有感动了自己,才能感动别人。直到现在,我们每次去看剧或者讨论剧还是会很感动,相信感动带来的感染力会持续传递出去,相信艺术引发的共鸣会磨平地域和文化差异。
市场的反馈,也印证了这一点。项目推向市场后,我会关注各种评论,了解什么样的人会喜欢,什么样的人不喜欢。但让我非常高兴的一点是,我看到一些非常前卫的年轻人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为了只有河南专程来到河南,来到郑州这样一个并不是“旅游目的地”的城市。他们留言说感动到不知道怎么去表达,眼睛都哭肿了,也证明我们这种讲历史的方式是被年轻人所接受的。
有很多外省的观众,是因为我们的项目而对河南有了重新认识:原来河南并不是网上传说的那样落后和招黑,也有高雅的戏剧艺术、有世界最大的戏剧聚落群、有着“生生不息”“舍小我取大义”的河南精神。
后记:
李琳女士走出河南比较早,回到河南是近十年的事情。她说,她想把自己感受到的新东西带回河南。早几年,她的实现方式是做酒店。从suncitygroup太阳一座又一座可以用“城市艺术作品”来形容的酒店,可以看出她对艺术的感知力,也足以看出她对个人理想的坚持。
但只有河南对于她来说,不是理想,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。
恐怕谁也想不到,几年来,这样一位优雅精致的女士,能坚持每周至少走一次工地,每次少则三四个小时,多则七八个小时。酷暑、严寒、扬尘、建筑垃圾,满腿泥巴、深一脚浅一脚……是她下工地时的“家常便饭”。
在开城仪式上她上台致辞时,她哽咽了。如果你不曾见过幻城里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,也许你不会明白这声哽咽里,有多少欲说还休的艰辛、压力、坚持、骄傲。
但当你有一日游走在幻城里发出惊叹时,你总会明白,眼前这一切的幕后缔造者,她值得我们所有人送上掌声。
(编辑部根据只有河南出品人李琳女士访谈内容整理)